1 2 3 4
心理健康
巴纳姆效应:认识自己而非“对号入座”
时间:2024年06月17日 16:17 来源: 作者: 最后编辑:学工部

然我没有见过你,但是我懂你,你信吗?

要不要来试一下?有时候,你严重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决定。你有时比较外向,善于社交,但是有时又只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发呆,谁也不想理。

虽然你的个性的确有一些弱点,但你通常能够设法加以弥补。你有一些潜力和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还未能变成你的优势。

怎么样,说的是你吗?

如果你觉得还挺准的,那么你可能就知道了什么叫做巴纳姆效应

 什么是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来源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马戏团鼻主P.T.barnum,他也是电影马戏之王主人翁的原型。

他曾说自己的表演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就在于他的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就像那些笼统的性格描述,他们几乎适用于每个人具有普遍的有效性。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指的是人容易受到外界的暗示,比如当你面临一个非常模糊的人格描述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进去。

简单地讲,你接收的描述越笼统,内容越空洞,反而会认为它是正确的。并不是这个内容真的准确,而是因为它具有覆盖性,不管放在谁身上,都是适用的。巴纳姆效应对星座、塔罗牌、卜占星等被普遍接受的现象具有合理的解释。

我们在面对这些描述时为什么会对号入座呢?

在心理学上,“巴纳姆效应”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个人认证”和“主观验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我们心中想要相信,让我们产生认知偏差,主动从我们过去的经历中去寻找到那些能够证明这些信息是对的部分。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也能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

在我们的头脑中,“自我”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人往往希望自己是独特的,是有个性的。因此更容易接受那些专门为他们编写的描述。

“谄媚效应”的作用,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让他们自己看起来更正面和更积极的事情。所以他们会认同自己还有很多未能得到发挥的潜力以及自己是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之类的描述。

从基因角度上来看,每个人几乎都是一样的。相似的基因造出了相似的大脑,大脑中相似的机制引发每个人的思维。尽管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每个人的思维产生影响,但大体上来说,每个人的情感个性上总有很多共性的。

通过巴纳姆效应,我们需要……

一、正确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

我们要多方面认识自己,而非笼统的说辞与定义。而是从“我”与他人的关系中、“我”与事的关系中和“我”与自己的关系中正确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发掘自己的潜力。

二、保持理性,不随意“对号入座”

当我们面对不同的信息时,我们需要理性觉察与客观思考,别让自己对号入座,给自己贴上标签,因为这样有可能会让我们不自觉的去自证预言,从而产生错误的认知。

三、询问他人意见

一个人的视角可能是狭隘的。这时候,我们可以“以人为镜”,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件事,得到多样性的答案,避免出现“偏信则暗”的情况。

四、弹性看待自己和他人

生命是流动的,人是发展的,不能随意的“下定义”。弹性地看待自己及他人,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方能美美与共。




 

党委学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