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心理健康
心理科普 | 达克效应
时间:2024年05月29日 15:17 来源: 作者: 最后编辑:学工部

达克效应是什么?

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在心理学上,这种无知的高傲被称为“达克效应”。


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达克效应的来源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木匠邓宁,技艺不精却自诩为镇上最佳。一日,一位资深木匠指出其作品不足,邓宁却嗤之以鼻,坚信自己技艺高超。

这个故事后来传到了邓宁的朋友耳中,他们不禁感慨道:越是缺少知识的人,越容易对自己盲目自信。这种现象后来被命名为达克效应,用以描述那些缺乏能力却高度自信的人。


达克效应的成因

当我们深入探究达克效应时,我们会发现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有些能力欠缺的人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这其实源于他们元认知能力的缺陷。

达克效应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低能力者双重困境:能力较低的人在评价自身能力时,既不能展现高水平表现,也无法准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产生莫名的自负。

元认知能力缺陷:元认知是指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能力的不足使得人们难以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

虚假一致性效应:人们在自我评价时,往往会对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做出过高的估计或夸大,导致难以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如何克服达克效应?


如果无法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询问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越是关系好的人,给出的评价就越真实,对他人给出的建议进行思考和纠正,是每个人避免达克效应的有效途径。

最后,我们要终身学习。毕竟,当人们对这个世界知道的越多,对自己的了解也才会越发地清晰。





 

党委学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