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主义
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第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
该学派从1879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代表人物
威廉·冯特 爱德华·布雷福德·铁钦纳
研究对象
直接经验(即意识),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
主要观点
1.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表象和情感三种元素。
2.感觉是知觉的元素,表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情感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研究方法
实验法、内省法
历史评价
1.贡献性:构造主义使心理学摆脱了思 辨,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局限性:(1)构造主义研究内容狭窄,脱离实际。 (2)内省法过于主观,重复性差,许多高级心理现象难以通过内省法进行研究。
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心理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美国的心理学派,它代表当时美国心理学的主流。该学派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其代表人物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他们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进程。
代表人物
詹姆斯(创始人)、杜威、安吉尔
研究对象
意识,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主要观点
1.主张研究意识,他们把意识看成是川流不息的过程,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
2.强调意识的作用与机能,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内省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历史评价
1.贡献性: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进程。
2.局限性:对其他流派或研究方法的排斥。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以华生为代表)、新行为主义(以斯金纳为代表)和新的新行为主义(以班杜拉为代表)。
代表人物
华生(创始人)、斯金纳、班杜拉
研究对象
行为
主要观点
1.主张研究可以被他人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反对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
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法。
3.认为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在 环境因素影响下学习的结果。因此环境因素可以制约学习过程,使个体的目标行为产生、发展和变化。
研究方法
实验法
历史评价
1.贡献性:强调用客观方法研究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这对心理学走上科学的道路有积极的作用。
2.局限性: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意识研究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型心理学。格式塔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它代表了这个学派的主要主张和宗旨。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创始人)、苛勒、考夫卡
研究对象
意识,认知现象(知觉、学习、思维等)
主要观点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2.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研究方法
实验法、整体观察法
历史评价
1.贡献性:基本观点都是正确的;重视心理学实验,其对于知觉、学习及思维的研究成果至今具有积极意义。
2.局限性:其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由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始创。它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主要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精神分析既是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又是研究潜意识活动的理论。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创始人)、荣格、阿德勒
研究对象
无意识(潜意识)
主要观点
1.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 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2.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3.精神分析是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研究方法
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催眠疗法
历史评价
1.贡献性: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扩大心理学研究领域。
2.局限性:(1)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并且把它与意识的作用对立起。(2)早期理论具有泛性欲主义的特点,把性欲夸大为支配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即认知过程)。20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在21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代表人物
皮亚杰、奈瑟尔、纽维尔、西蒙
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加工过程。
主要观点
1.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 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
2.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3.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 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它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进行影响人类的行为的。
研究方法
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历史评价
1.认知心理学是在众多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心理学新范式,它所探讨的问题涉及人类心理活动深层次的心理过程。
2.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了 认知神经科学,并以认知的脑机制、认知与神经活动的关系、脑的发育以及认知的发展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继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学习观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
研究对象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通过对健康人的内在意识经验的研究,来揭示人类所具有的本性、潜能和价值等。
主要观点
1.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2.着于人格方面的研究,相信人都是单 独存在的,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有自由意志的。
3.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研究方法
没有具体统一的方法,更多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
历史评价
1.贡献性:(1)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为我们开创了认识人生、改善人生新天地,它研究的问题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提出引人深思的社会思考,这是积极的,对个体、民族乃至人类整体的生活提高都是有益的。
2.局限性:
许多主张还带有纲领的性质,对自己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所采用的的研究方法,因而使他们的理论难以得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