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科学指导高校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秋季学期复学复课,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印发了《高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对返校途中、返校后的日常管理、健康监测、卫生与宿舍管理等提出规定。
其中,《方案》特地将心理健康单独列出,要求“关注学生心理等问题,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及时关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今年的假期与众不同,同学们经历多月的居家“煎熬”,经历疫情的严峻考验,经历网课在线学习的挑战…
同学、家长、老师都望眼欲穿,期盼早日开学。然而,开学后的学习生活和以往不一样,心理情绪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一系列负面情绪干扰身心健康及正常学习生活,带来巨大心理压力。
经历了半年的居家生活和学习后,
大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心理问题呢?
1.防疫:产生截然不同的心态与行为
一些学生可能对疫情麻痹大意,进而对学校提出的严格防疫措施产生抵触情绪。相反有些同学感受到校园里防疫氛围浓厚,会产生莫名的恐慌,出现紧张、忧惧、躯体反应等。
2.返校: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学习、生活
超长“假期”,学生在家可能养成了晚睡懒起的生活习惯。返校后,学生要重新适应紧张忙碌的校园节奏,需要有一个自我调节适应的“心理缓冲期”,否则易出现失眠、精神压力过大、情绪崩溃等问题。
3.学习:成绩不如预期、考试压力大
疫情期间采用线上学习,对那些基础不太扎实、自律性不够强的学生,可能面临成绩下降、挂科、甚至学业停滞的危险。加上复学后可能面临老师补课、抽查提问等,学习任务繁重,应当及时加以心理辅导,避免引发其它的身心疾病。
4.人际关系:情绪疏远与冲突并存
疫情期间,学生们之间的联系减少,可能导致关系疏远甚至更容易引发误会。特别是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来自武汉等曾经是高风险地区的同学、因疫情导致家庭产生变故的同学等等。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些遭遇特殊情况的同学,如何科学地帮助他们?
那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
应该怎么样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呢?
1.主动适应,重拾紧张有序的学习节奏。
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平和心态的基础,首先调整生物钟和规律饮食,同时注意调适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并通过主动发言、积极互动帮助自己尽快调整回到校园学习模式。
同时,要认识到假期过后必定存在一个过渡阶段,容易厌倦、提不起精神、学习效率低等都是典型的假期综合征表现,不用因此责怪自己,给自己留出一个心理缓冲期。
2.正向思维,悦纳负面情绪与调适心情。
在疫情压力下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
这段时间,及时觉察自己的心情,同时允许自己存在负面情绪,积极肯定自己度过这段日子时付出的努力,肯定自己面对负面情绪的勇气,肯定自己积极正向的思维,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3.增强自信,发现自我优势与调整目标。
总结复盘在特殊阶段里的自我成长,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更加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自己是否把握住了这样的自由,通过自律,不断强化自主,朝向目标前进。设置新阶段合适的目标定位,运用任务清单、目标管理等方法进行良好的时间管理,不因假期延搁而穷追恶补,鼓励自我正向强化,提升有效自我管理的愉快感受,增强学习动力。
4.良好沟通,增进人际沟通与丰富社会支持。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中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要掌握人际交往基本原则,尊重友爱、相互关心与支持帮助同学、老师,尤其在特殊阶段要多多宽容理解,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遇到困难彼此倾诉,也要与家人良好沟通。
5.寻求帮助,增强心理防护与自助自救能力
当心中有一定压力,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无法用自己内在的力量来自我调节,应及时和父母、老师、同学沟通,寻求他们的帮助,将心中的不解与困惑发泄出来,让积蓄在内心中的压抑情绪释放出来,如不能解决,要会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主动向学校的心理老师求助,敞开心扉,寻求解决之道,避免负面情绪在内心中积累成疾。
6. 确立学习目标,积蓄心理能量
新学期、新气象。开学前同学们可以展望一下未来,提前做做规划和打算,在学校超越的目标是什么,新学期是不是要学一门新特长等等。制订学习计划、树立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方向,消除盲目感,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同学们,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过后是彩虹。让我们共同努力,牵手同行,共赴一场春暖花开。
图文编辑:党委学生工作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