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效应"源于苏东坡的一句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明就站在山中,却偏偏不认识这座山头。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明明就拥有“自我”,却偏偏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古代,有一位解差押解着一位和尚前去京城。和尚是个聪明的人,一直都在想着逃跑的事。晚上的时候机会来了,在他们入住的店里,他将那位解差灌了个酪酊大醉,又借了店家的一把小刀,将解差的头发全剃光了,之后,他就一溜烟地逃跑了。这位解差半夜的时候醒了,一摸身边没了人,大吃一惊,要知道回去交不了差可是掉脑袋的事。他赶紧在黑夜里又仔细地找了一遍,继而摸到了自己的光头,紧张感一下子被惊喜替代了。解差长舒—口气说:“幸好和尚还在。”随之又非常迷惑地问了句,“那我在哪里?”
苏东坡效应:人们都难以正确认识自我
和尚只不过是把解差的头发剃光了,解差就误以为自己即是和尚,闹出不知“我在哪里”的笑话。虽然这仅是则笑话,但是生活中有不少人就像这位解差一样,对于“自我”这个就在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正因如此,人们才会发出“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感慨。
“我”就是这么一个陌生的朋友,虽然近似咫尺,看似熟悉,却常常令人疑惑。“我”是特殊的,是独一无二的。从心理学上而言,个体的自我有两个解释:广义而言,它是指一切个体能够叫作“我的”的总和。比如,我的身体、心情、父母、朋友、工作等,通过“我的”的后缀,我们来确定对自己的存在的满足感;狭义的自我,就是指自己对心理活动的感知和控制脑的机能活动,是我们心理的特殊形式。
一个人如果认定自己是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那么他就会发挥出符合他这样认定的一切天赋;如果一个人认定自己是个笨蛋,是个窝囊废,那么他就不可能发挥出他实际存在着的潜能。一个人只要认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管别人怎么看待和评论。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对自己的认定是否准确无误。如果自己的自我认定错了,那种错误的认定必将严重影响、困扰自己的一生。人的自我认定是可以改变的,人生也会随着自我认定的改变而改变。当一个人不满意自己目前的状况时,就需要按下述几个步骤重新改造自己。
第一步
找到你心目中的人生榜样,为自己树立人生目标。把你所希望的自我认定的条件写下来,而后认真思考:到底哪些人身上具有这些条件?自己是否可以效仿他们?设想自己已经融入了这一新的自我认定之中,在这一认定里的自己又该如何呼吸?如何走路?如何说话?如何思考?如何感受?你如果想真正拓展自己的自我认定和人生,那么从此刻开始你就得下定决心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应回到孩提时代的心态,对未来满怀热望,列出成功人生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特质。
第二步
列出你的行动方案,以便能够同这个新的人生角色相吻合。这时,你要思考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你需要在人群中树立自己的全新形象,你要特别留意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你的成功与你结交的朋友有很大的关系,要让你的新朋友强化而不是削弱你的自我认定。
第三步
你要每天提醒自己,不要让心中的目标淡化或者消失掉。这最后一步便是让你周围的人都知道你的这一新的自我认定,而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你自己知道,你自己每天都要以这个新的自我认定来提醒、告诫、把握好自己。
确立新的自我认定后,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恶劣,周围的某些人如何嫉贤妒能,你都应该横下一条心,排除各种干扰,克服一切困难,全力实现自己所持守的价值与所做的美好之梦。